白居易《卖炭翁》中,半匹红绡一丈绫,够一车炭钱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8954条回答。
当然是不够了。
首先,什么是红纱,什么是绫?
虽然古代的绫罗绸缎一般比较值钱,但也要具体来分析。
红纱属于绢纱的一种,是一种很普通的丝织品,制作必须粗糙,不如绢那么好,价格较低。
至于绫的价格则比较高,相对来说可以卖出高价。
根据分析唐代的商品价格,我们可以推断出,卖炭翁是大大吃亏的。
当年烧炭是很不容易的,每斤的价格1.5到2文铜钱,如果是寒冬腊月急需要用碳的时候价格还会更高。那么,这1000多斤碳,最低价格也有1500多文铜钱。
而古代几文铜钱都可以吃一碗面,1500多文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巨款了。
那么半匹红绡一丈绫,值多少钱?
当时的价格,半匹红纱很廉价,最多值100多文铜钱。
相对来说,那一丈绫价格较高,但充其量也不过500文铜钱左右,加起来还不到700文铜钱。
也就是说,太监给的钱,还不到碳价值的一半。
而且,这还不仅仅是给钱太少的问题。
碳作为一种日常消耗品,是非常枪手的,无论在哪里都能卖得掉。无论有钱人和还是普通人,冬季都需要碳。
所以,卖炭翁有了一车炭,是很容易卖掉,不会积压在手上的。
但是,绫罗绸缎这种东西同古董一样,根本不是啥生活必需品,只有极少数人才会购买,普通人压根不可能买。
更重要的是,一丈绫和红纱应该都是唐朝宫殿里面库存多年,根本没有人会用的垃圾货。如果它们真的很好变卖,太监直接拿到外面集市卖掉即可,何必这样坑卖炭翁呢?这说明,半匹红绡一丈绫在当时很难卖掉,可能要卖很多天才行。
就算卖掉了,由于这属于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往往买家还会大肆砍价。
半匹红绡一丈绫最终能够卖三四百文,就很了不起啦。
所以,说来说去,太监这个宫市等于是变相抢劫老百姓。
那么,烧炭容易吗?
当然不容易。
在古代,烧炭不但是重体力活,而且需要很多劳动力和漫长的时间。
一般来说,1000多斤的碳,需要几千斤的优质木材。显然卖炭翁一个人砍不了,要全家至少四五个壮年男人一起去砍树,搬运树木。
除了砍树以外,烧炭还需要择址挖窑孔、装窑、烧窑、封窑和出炭等几个环节,也需要好几个强壮男人来工作。
仅仅烧一窑木炭,前后需半月之多,加上砍树和准备,一般近1个月才能搞定一窑。
烧炭工又脏又累,还多少有些危险,在古代属于最低级的职业,是穷人无可奈何才做的事情。
太平天国实际领袖杨秀清,就是烧炭工出身。因为职业极差,杨秀清有着天生的反清意识。
卖炭翁全家辛苦一个月,耐以生活的木炭,就这样被太监利用权力变相抢劫了。
唐代是个特殊的时期,太监权力极大。唐朝中后期,太监集团甚至架空了皇帝,暗杀了多个傀儡皇帝,朝中无人敢惹。而宫市这种占便宜的小玩意,在太监们看来自然没什么了不起,是寻常事。
这却导致很多老百姓无法生存,穷途末路。
云中答题,相互学习。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卖炭翁》是《新乐府》组诗中的一篇。
文章主要刻画了,一个以烧木炭为生的老人穷苦的生活。通过对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并给予有力的鞭挞与抨击,同时,也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具有高度的社会现实意义。问题中的半匹红绡一丈绫,是文章的结尾处的一句。太监差役们强行拉走,老翁的一车碳,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了牛头上,就充一车炭的价钱了。
那么,这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价值,够老翁的一车碳钱吗?
答案肯定是不够的。为什么如此肯定呢?我们下面来进行仔细的分析。
首先,这篇《卖炭翁》,是《新乐府》的第三十二首。标题是“苦宫市也”。何为宫市呢?所谓的宫市是中唐以后,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最无赖的、最残酷的方式。
由太监直接负责办理,经常派几百人遍布各热闹街坊,叫作“白望”。其实也就是白吃白拿。这些人不携带任何文书和凭证,看到所需的东西,口称“宫市”。随意支付很少的价值,不仅要免费送货上门,还要向他们勒索“门户钱”和“跑腿费”。当时这一弊政,对商人和农民造成了深重的苦难。
白居易的这篇文章,就是对“宫市”最真实的写照。因此,太监差役们给老翁丢下的那半匹红绡一丈绫,是远远不值老翁的一车碳钱。甚至还不够“门户钱”与“跑腿费”。其次,从文中也可以看出,老翁在南山中烧炭,辛苦挣来的钱主要是做什么呢?身上衣裳口中食,只是为了最基本的吃穿。可下了一尺厚的大雪,老翁是可怜身上衣正单,也就是辛苦的挣来的钱,仍然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存。
寒天雪地,碳理当是刚需商品,是可以卖个好价钱的。但遇上了太监差役们,只给了半匹红纱与一丈绫。虽然说在唐代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但价值与货币差远了,就相当于人民币与日元。
一车碳,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老翁万般的不情愿,可又无可奈何。如果半匹红绡一丈绫值一车碳钱,老翁又怎么会不情愿呢?
最后,文章《卖炭翁》的主题,是揭露当时朝廷弊政“宫市”的腐败本质,以及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对底层老百姓的关怀与同情。半匹红绡一丈绫,如果等同了老翁的一车碳钱的话,那无疑是背离了主题。尽管老翁身上穿着单衣,但仍然希望天气再冷一些,这样就能将碳卖个好价钱。只是他不幸的遇上了,比天气还冷的太监与差役们。
真正冷的不是天气,是那个黑暗腐败的社会。而生活在这样一个,比天气还冷的黑暗社会里,压迫与剥夺在卖炭翁,这样一个底层人身上是显而易见。所以,注定不可能有优待与照顾,连等价交换也是一种奢侈。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注:唐朝的“宫市”弊政,直到顺宗皇帝即位,才禁止了“宫市”的做法。但人们向往的生活还远远没有到来。)
大家好,我是云中之笔。欢迎朋友们留言点评,一起交流学习。我在头条里等你,不见不散!
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第三十二首,苦宫市也。宫市,皇宫要采购“东西。诗人描写宦宫借给皇宫釆购东西之机大肆敲榨勒索,公开掠夺来市场买卖东西的老百姓。以《卖炭翁》为例″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这两句是说从官里来釆购宦官穿着黄马褂里面还有白衣衫,骑着高头大马翩翩而来。从皇宫里出来采购宦官们,衣着.用半匹红纱一丈绫作为炭钱。这有什么用,不能当衣穿不能当饭吃,这是赤裸裸的掠夺。这首诗描写一个两鬓苍苍,穿着十分破烂衣服,满脸炭灰,手上黑黑老翁,起早贪黑烧好一车木炭有一千多斤,早上顶严寒冒风雪用一头老牛拉着车,到官市去卖。这一车能卖个好价钱,好给家里添置过寒的衣服,过冬粮食,牛车在泥泞的路行驶着,老翁虽然又冷又饿但心里充满着希望。可是谁知从皇宫里来.的宦宫们确将牛车一调头,将这一车炭拉向皇宫。老翁死死的哀求,宦宫们将几尺红纱和一丈绫系上牛头。这几尺布和绫能有什么用呢?诗人通过《卖炭翁》遭遇,深刻揭露“官市"里黑暗,宦宫们为代表的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同时,也表达诗人对底层老百姓深深同情。‘`全诗有很高思想性和很强的艺术特色。所以,千百年来成为万口传诵的诗篇。
值,也不值。
先说值。半匹红绡一丈绫,从数量上来讲,不算太少;从材质上讲,绡和绫都属于丝织品,也不便宜。从劳动量价值来讲,应该和砍柴烧出的千余斤木炭价格也大体相当。
再说不值。因为它们不能充当一般等价物。绡和绫是一种轻薄的丝织品,多做头巾,冒纱之类的饰品,不可以做御寒衣物,对下层百姓来讲没什么用处的,所以在老汉看来不值,而不是物价不对等。
唐时官府控制铜币流通,以货物交易为主。其中很多丝织品,比如绢、绸、锦、帛等可以充当货币使用,而绡和绫是不可以的。这里把这个东西当钱付给卖炭翁,有些强买强卖之意。
说它不值。因为在使官看来,这些东西确实不值什么钱。
因为唐王朝多以实物抵捐税而府库充盈,这些东西也就显得不值钱了。
就像企业不景气,拿物品抵工资发给员工一样。员工当然也就感觉它很廉价。拿夏季用的这破玩意儿,来换冬天里的急需物资,当然是捡了便宜。
综上所述,这个值与不值,应该从各自需要出发来看,而不能仅仅从劳动价值量计算了。
诗人创作的《卖炭翁》这首叙事诗,告诉广大读者: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很可怜,辛辛苦苦一车木炭就只能换回一丈绫,外搭了半尺红绡。
卖买是公平的,不存在欺市强买。如果过多扭曲理解,可能离《卖炭翁》远离而去。
理解《卖炭翁》这首诗,从卖炭翁的侧面解释最好不过。心忧天寒,又害怕木炭太贱卖不上钱。到了买卖市场,果然如此。
半匹红绡一丈绫够一车炭钱吗?
我没有去查当时炭价若何,半匹红绡一丈绫又能值几何,但《卖炭翁》的内容,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首先,卖炭翁需要的,不是绡不是绫。
该诗一开头,形象描述了卖炭翁烧炭、卖炭的辛苦后,就自问自答地说了:"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也就是说,卖炭翁希望用他烧的炭,换来能买来衣食的钱。他需要的是御寒的衣物、和充饥的粮食。结果,他遇到了亳不讲理的太监(即宫使),衣、食、钱一样都没得到,只给了他旣不能充饥、又不能御寒的绡和绫。
其次,半匹红绡一丈绫,远远不够一车炭的价值
白居易说的是:太监们"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牽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宮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显然,太监们根本不问价,更不讲理,把卖炭翁不需要的绡和绫向牛头一糸,就算给钱了。请注意"宫使驱将惜不得"七个字,特别是那个"惜"字。这说明,半匹红绡加一丈绫,远远不够千余斤木炭的价值,实质上是被公开掠夺。卖炭翁深感可惜,却又无法可惜、无处可诉。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卖炭翁》
3、原文节选如下: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是《新学府》中的一首,题下原有小注:“苦宮市也。”原诗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碳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碳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碳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碳,千余斤,宮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碳值。本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炭翁辛苦劳动所得最终被宮使掠夺一空的遭遇,半匹红绡一丈绫是远远不够一车碳的价格的,宮使活脱脱地就是在明抢,深刻揭露了当时宮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首诗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反映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深刻反映了当时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半匹红绡一丈绫,肯定是远远不够一车炭的价格的,此句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卖炭翁》全诗如下: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这个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虎豹出沒,荒无人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的“伐薪”一窑一窑的“烧炭”,好不容易烧出“千余斤”,每斤都渗透着老人的心血,也凝聚着希望。可是,“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绡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人民劳动的残酷和腐败的社会本质。
够一車炭钱或不够,要想知道,必须了解当时经济状况,不然讲不清。
老师讲课时,都是一种解释,是说绡和绫不值钱,官宦蛮横,少付款,卖炭翁不敢反抗,没能力反抗。比如别人不买,只有皇宫人来买,:碾着雪路走来,,必要卖出的。不过哪个教师:也不会讲,宫院人仁慈,多给的。建国来,没人这样讲课的。
我在这里讲个笑话。皇帝和太监到集市看热闹。見一个卖糖人的小贩,――糖人是用糖制成各种动物,如小兎子,公鸡,另外是彩色的,有红的绿的。皇帝说买两个观赏。便问小商人多钱一个,商人举起三个手指,意思是三文银钱一个,。这时,太监伸手打了卖糖人一个耳光,并说,糖制的值那么多钱吗?怎么能要三十两银子,给你十两。你知道是谁买吗。其实皇帝和太监都穿的农民衣服,卖糖人的小贩根本不知是谁。
小贩摸了摸脸很痛,没言声,当接十两银子时,非常高兴。因为他的所有糖人也不值十两银子。
其实那个太监心里很明白是要三文银。打他一掌,是偏向这个小商贩的。
白居易《卖碳翁》中半批红绡一丈绫值钱吗?
此篇是组诗《新乐府》中的第32首,题注云:“苦宫市也。”宫市,指唐代皇宫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场上去拿,随便给点钱,实际上是公开掠夺。唐德宗时用太监专管其事。
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务交易,绢帛等丝织品可以代货币使用。当时钱贵绢贱,半匹纱和一丈绫,比一车炭的价值相差很远。这是官方用贱价强夺民财。
公元817年,政府下令禁止铜钱出境,与蕃商交易只能以物易物。为防止铜钱转道出海,还下令国内禁止将铜钱输往岭南。公元785年,下令禁止客商将钱带出关中地区。由于中央的禁止,导致各地政府也纷纷禁止铜钱出境。
公元732年唐政府再次下令:市面交易不得专用铜钱,应杂用绢、布、缣、绮、罗、杂货。公元743年规定,交易1贯以上,必须钱绢杂用。公元811年,由于钱绢兑换比率变化,又规定10贯以上的交易必须钱绢杂用。
事实上,按照唐玄宗开元16年规定的比价,1匹绢可兑铜钱550文。但至德宗、顺宗时,市面上1匹绢曾上涨至3000至4000文,直至9000文以上。若按法定比价计算,“半匹红绡一丈绫”似乎价值不菲,但细究唐代实物货币制度的详细规定,“半匹红绡一丈绫”其实一文不值,平时只是当礼品或彩头赠送。
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一曲红绡不知数”便是说红绡只是王孙公子搏笑卖艺的赠品而已平时只是当礼品或彩头赠送。
《卖炭翁》为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白居易原序写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元和四年,为左拾遗时作。
《卖炭翁》这篇写得是:《卖炭翁》,苦官市也。
何为官市,我们在同时期韩愈写得《顺宗实录》里找到了答案,里面的卷二名为《宫市》。
文章不长,我们抄录如下:
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末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上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宫市之祸
大体的意思就是:宫中有东西要在外面采办的时候,一开始还比较讲道理,只是“稍不如本估”,还有正式文书。后来,宦官当政,“置‘白望’数百人于两市”,直接索要,大体最多用 百钱 买人家 值 千钱 的东西。
这还不算完,更可恶的是,我买了你的东西,你得给我送宫里去。
你以为这时让你参观皇宫呢?
非也,还有盘剥等着你,没过一道门户,都要交钱!
文中还举了一个例子,有农夫一车的柴,只给了数尺绢。又让送进去,这农夫也是明白人,就说我把这绢还还给你们,柴我实是不敢送。宦官不依,农夫哭泣到说:我上有老下有小,就指这车柴火换钱。今天你们几个小钱就拿走了,现在我一分钱都不要了,只想回家。你们还想要怎样?这分明是把我往死路上逼啊!
宫市之祸,乃至于此。
虽然这件事后来被捅到了皇帝那里,罢黜了这个宦官。但是宫市还是取消不了。
上(唐顺宗)初登位,禁之。至大赦,又明禁。
各位看官,以为这就结束了吗?没有!
唐顺宗李诵,他这个皇帝只当了180多天而已!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熬了整整26年太子的李诵即位,继位后他立刻重用王叔文、王伾等人进行改革。加上彭城人刘禹锡、河东人柳宗元等人一起,形成了以"二王刘柳"为核心的革新派。他们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反对宦官专权,并积极推行革新,史称“永贞革新”。
改革动摇了宦官的权力,他们决定另立新君。
三月,宦官俱文珍等人一手操办立李纯为太子。
七月,就迫不及待以顺宗的名义下诏,由皇太子主持军国政事。
八月,顺宗被迫退位。史称“永贞内禅”。
此后,大唐虽然仍经历了“元和中兴”、“大中之治”。但宦官渐渐从家奴变成了参与皇室内部纠纷,甚至因掌握禁军成了实际的当家人。
小结回到《卖炭翁》,相比来说,他没有被要求送炭入宫,实已是大幸。
至于半匹红绡一丈绫,肯定是不够一车炭的钱的。
有好事者可以考证下,一匹红绡,需要耗费多少的人工,一车炭需要耗费多少,大体可知。
应该是不够。后面一句,系向牛头充碳值,就是说,把红绫缠在牛头上充了碳价。
刚查了价格,木炭3块钱一斤,千余斤,就是三千多块钱。宫廷丝绸,起码100块一尺,半匹是五十尺,合计六十尺,,六千块
按当时的物价已足夠夕炭钱了,一丈绫当时在贵族中可换两斗栗,相当于现在的十六斤左右,也可换三十斤左右的牛肉。因为那朝代粮食短缺,牛肉不能抵歺,所以牛肉很便宜。但问题就在于卖炭人不需要绸绫,此物不保暖,而且穿在身上也与身份不付而得罪了官方。拿绫绸到街上卖吧,又破官方记录己富有的人,是要被征税的,或家里有男丁是要被充军的。所以说炭和绫是等值的,按现在来算也差不多,一斤木炭两块五左右,一丈优质绸缎价钱也不匪,而那朝代换算成现在。一片才相当于现在的约六两,按现在炭钱也就值一千块左右,而现在的上等绫一丈也要千元以上,因此价值是相等的,但客观概念是不相等了。
半匹红绡一丈绫值一车炭,在黄衣使者白衫儿的宫使眼里。半匹红绡一丈绫,一文不值,在卖炭翁这里。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对心忧炭贱愿天寒的买炭老翁来说,一车炭,是一冬的辛苦,是一家活命的粮食,然而,这一车活命的炭,却被恃强凌弱的宫使强取豪夺。
他们扔下一文不值的半匹红绡一丈绫唐代时,绢帛就是货币。是硬通货。唐代的一匹绢(十二米左右)的价值,就是一周到半个月工人的工。很长一段时间,恒定在五百文左右,但文钱动荡,有一匹3000多文的时候,也有1000文的时候(两税法以后)。
宫使往卖炭翁的牛头上,挂了半匹红绡一丈绫。有人说绫和绡的价格比绢低,实际上它们价格并不低,与绢是相差不大的,甚至要比绢贵一些。这绫是按匹算的,卖炭翁得的是一丈,即四分之一匹,也就是说,往低了说,有一百二十文左右;往最高了说,也只有四百来文。也有人讲,宫使拿了裁剪后的绢帛换东西,裁剪后的绢帛不能花。
这真的未必,虽官方规定绢帛必须成匹交易,但民间交易起来依然可以“裂匹为尺”,这是底层零星交易常见的。尤其是宫使给卖炭翁的是半匹(六米)和一丈(三米),是很欺负人,但还真不是一文不值。再看碳的价格,根据估计,卖炭翁卖的炭,实际价值是当时普通底层工人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收入,即三、四千文。
《顺宗实录二》中的记载: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人物,稍不如本估。未年不复行文书,置白望数百人於两市并要闹坊,阅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并脚价钱。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
宫市中,数百人在两个市场内溜达,贞元初年还拿着文书,到后来连文书也不出示了。看见好东西就拉走,口称“这是宫里要的”,没人敢多问。价格一般就是一百文买数千文的东西,还让小商小贩自己拉去送,每过一道宫门都要交“门户钱”,因为麻烦门卫了。
不亲自送的,还要缴纳“脚价钱”,即雇佣搬运工的钱,也由卖主出。人们去市场卖东西,有的出去一趟,空手回来,一分钱没有。所以怎么算这事还不算亏太多,便扬长而去。
不够也没有办法;
意思是:那帮"黄衣使者白衫儿"(宫里的特使,出来采购的),一看这一车碳,很喜欢,但是又不想给卖炭翁高的价钱,就拿了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绑在牛的头上当作这1000斤炭的价钱.说明了当时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白居易卖炭翁里的一句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
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
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
没有白抢,已经很良心了
是的
肯定够的,但是对于卖炭翁来说,他需要卖炭来养家糊口,需要粮食。就好比有人用一瓶价值六万美元的莫迪利亚尼矿泉水跟你换你的桑塔纳。毫无疑问矿泉水肯定比桑塔纳贵,但是你需要的是开着桑塔纳上班,旅行,一瓶矿泉水对你来说他就是一瓶水而已。
有人说你可以把那瓶水买了,价值六万美元,你就是买两万美元也值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没有考虑过,谁买你的价值六万美元的水啊?
普通人买不起,有钱人需要从你手里买吗?人家在乎你优惠打折吗?你卖都卖不出去,你就是打折卖,人家也会怀疑那瓶水的真假,因为你的身份,让别人看来根本不可能拥有它。
所以,尽管碳价值不高,但是能换钱,能活命,对于老翁来说,碳更值钱。
不够一车炭钱。半匹一丈不是实数,如是现的数量就不可能是系向牛头了,牛头是系不下的。如是合理价格,或是高价,老翁也不必:″一车炭千佘斤,宫使趋将惜不得",他会高高兴兴回家去。
有政府的合法文书,一没扣车,二没牵牛,三没收取市场管理费!还客客气气的给了钱,居然还嫌少?要是给你扣上"非法摆摊设点,影响首都市容"的罪名,别说炭啦,连车带牛全扣啦![捂脸][耶][偷笑]
笨死你啦!下句“系向牛头充炭值!”看把那个卖炭的老头儿给委屈成那样儿了都!恨不得都想要日那些“黄衣使者”们的八辈儿祖宗啦!明显是那东西不值钱,便宜得离谱儿呗![大笑]
读读原诗吧,看“半匹红绡一丈绫”的前一句是什么?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卖炭翁进城,本来就是为卖炭而来。如果宫使所付的红绡与绫,够得上一车炭的价值,又冷又累的卖炭翁,应该很高兴才对吧?不用费时间零售,可以早一点回家了。
那为什么还会感叹“宫使驱将惜不得”?
当然是因为绡绫的价格,远不足抵偿炭价,卖炭翁又无力反抗,才会有“惜不得”的无奈。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出自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说,宦官把半匹的红绡一丈的绫挂在牛车的牛头上,来换卖炭翁的一车取暖用的木炭.具体到值不值。看对谁来说,“黄衣使者白衫儿”可能觉得没少给,可对老翁来说却没有卵用。对于卖炭老人来说,他最需要的是粮食和布,这布当然是棉布,而宫使给红纱和绫虽然也可以做衣服,但是与卖炭老人的身份和冬天季节极不相称。所以,红纱和绫只能作为货币再次交换。卖炭老人急需要的是钱,而宫使是不会给他钱的,而给丝织品。这些东西在宫中有的是。对于老人的这车炭肯定卖亏了,但再亏也没办法,因为人家“手拿文书口称敕”是奉旨采购,谁也不能抗旨,再可惜也没办法,这就是“宫使驱车惜不得”。最后一句“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对于宫使来说,没有白要人家的炭,还是给了东西的,在牛头上系着,谁都能看到。对于卖炭翁来说,纵使有万般无奈也不不可表露,只能“系向牛头充炭直”让老天看看,让天底下的人们都看看,我这一车炭就值这么一点钱。其中的万般之意,不得不令人深思。言已尽而意无穷,这才是诗的境界。
半匹红绡一丈绫够,因为价值不同。就像一部手机可以换几袋大米一样,纺织在当时来说是属于细加工,带有科技含量,炭虽然也要技术,但在当时的社会来讲可能没有纺织加工的地位高,炭是单一的加工方式,可能人人都学的会,所以半匹红绡,一丈绫换一车炭够了
你在沙漠里又饿又渴,前面有个人出现用市价强行买走你的黄金项链,你是感谢他还是骂他?他没占你便宜啊,问题是这时候现金有个毛用。
不是物有所值,关键是他卖炭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半疋红绡一丈绫是宫庭中的物品,平常百姓用不着,不能拿来当饭吃,是供需上出了问题,那当然就把卖炭翁害惨了。
卖炭翁丶讲的是那个社会的时代背景:人人为了生活各求所需、也说明了旧时代的穷人生活的不易丶做卖买都是各算各的账丶
这炭是木炭,不值钱,但绫很值钱
当然不够。
够不够不知道,这些东西价值应该也不低。问题是卖炭翁用不着这些,他需要的是钱和粮食。比如现在的农民,指望着卖了一车西瓜给孩子交学费,没想到有人拉走了西瓜硬塞给一瓶茅台镇出的酒顶账,你说生气不生气?
这几句话其实说的是现在的农村拆迁,官家看上你的房子,随便给俩钱就收走了[抠鼻]
假如够,白居易也不会作此一文,社会主义的老师也不会要求我们背诵了。
白居易要是知道有城管这一职业,会写出更好的作品,牛车不许进城!
不够
也许够吧!
可是,贫苦的老百姓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饿了不能当饭吃,冷了不能当袄穿。
一个伐薪烧炭的老头,寒风凛冽的冬天,一身衣裳单薄,冻得直打颤。他宁可受到的是粗布还暖和点,红綃和绫这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亏呀!
要是值,就没有‘一车炭千余斤...惜不得’之说,!在看‘系向牛头充炭值’,能挂在牛头的娟巾,就知道没多少分量!
这么多人没说到点子上,半匹红绡一丈绫还是挺值钱的,但卖炭翁却并没有拿到。原文说了,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是前文就交代了,回车叱牛牵向北,牛已经被宫使牵走了,也就是说,宫使只是意思了一下,根本没有付钱。
折换成通货,或许够。可“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卖炭是要钱币买吃的穿的,你给他“绡”“绫”,他还要再卖换钱(还得洗个澡,不然谁买他的),他没那个闲情,那些东西也不能御寒。所以这不是够不够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725417.55jiaoyu.com/show-821791.html
本文由合作方发布,不代表展全思梦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展全思梦
推荐文档
- 11.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专业介绍_河北
- 12.2023东华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年参考)
- 13.烟台城乡建设学校2025年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对象
- 14.湖南工学院是什么样的大学(附王牌特色专业)
- 15.湖北高考专科分数线汇总(2012-2022年)
- 16.校友会2025北方工业大学专业排名
- 17.2023河北工程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参考)
- 18.济南三中(领秀校区、市南校区)2022录取分数线(2023参考)
- 19.2023年青海高考分数线(2025参考)
- 20.西安欧亚学院学校代码是12712(学校代码)
- 21.2023中国海洋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年参考)
- 22.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网站网址
- 23.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应用英语专业介绍_山东应用英语的
- 24.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设哪些专业,定西师范高等专科
- 25.2025盐城护理学校有哪些盐城护理学校名单一览表
- 26.飒爽英姿,2021年四川城市技师学院学生军训风采
- 27.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_宣城招生网
- 28.邦博尔渭南招生网_渭南招生信息_渭南招生考试平台
- 29.安徽马鞍山中考分数线(2022)-2023年参考
- 30.河北游戏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学校
- 31.2022山东所有专科学校名单一览表山东专科学校最新
- 32.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_成都招生网
- 33.2025益阳民办中专学校有哪些益阳民办中专学校名单
- 34.铜陵一中2022录取分数线(2023参考)
- 35.贵阳兴农中学网站网址
- 36.渭南师范学院学校代码是10723(学校代码)
- 37.2025湖北公办护理学校有哪些湖北公办护理学校名单
- 38.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阎良校区在哪?(西安航空职业技术
- 39.2025年黄河科技学院附属中等专业学校招生简章
- 40.2023陕西师范大学高考录取分数线是多少(2025年参考)
- 41.重庆大学在四川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
- 42.西昌礼州中学2021年学费、收费多少
- 43.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哪些专业,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
- 44.女生学石油专业哪个好?(附适合女生的石油类专业)
- 45.2023山西师大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2025年参考)
- 46.濮阳市油田二高2022录取分数线(2023参考)
- 47.河南高考二本分数线汇总(2012-2022年)
- 48.2025全国新闻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 49.青岛城阳区职业教育中心2025年招生简章
- 50.2025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评价怎么样,学校好不好
- 51.菏泽学院评价怎么样,学校好不好
- 52.上海市崇明中学_上海招生网
- 53.2025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中职部)开设的专业一览表
- 54.广东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专科学校
- 55.江苏淮阴中学2020年宿舍条件
- 56.柘城二高2022录取分数线(2023参考)
- 57.肇庆科技中等职业学校2025年报名条件、招生要求、招生
- 58.百色祈福高级中学_百色招生网
- 59.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历年招生分数线一览表(2023参考)
- 60.景德镇十大高中排名(最新)汇总
- 51.扬州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第四轮)
- 52.有创意的昵称,有创意跑步昵称(适合跑步爱好者使用的网名精选)
- 53.黑龙江十大贫困县排名,国家级贫困县,有你的家乡吗
- 54.响水中学(响水中学2022高考一本率如何)
- 55.波士顿大学申请条件_申请材料_学费
- 56.尕怎么读(尕是什么意思,尕是哪里的方言)
- 57.城投公司工资待遇一般多少,城投公司员工有编制吗
- 58.社区矫正人员100字思想汇报【精选三篇】
- 59.不负韶华出自哪首古诗词、海子《以梦为马》原文
- 6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网上学生事务大厅
- 61.幼儿十以内加减法技巧,十以内加减法怎么教孩子容易懂
- 62.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2021年的网站网址是什么
- 63.就业前景最好的几个专业有哪些,十大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排名
- 64.国防生和军校生的区别在哪里?国防生和军校生哪个发展前景好?
- 65.2021年佛山市所有的高级技工学校学费是多少
- 66.中专技校的口腔专业主要学的是什么-往年口腔专业毕业就业率高吗
- 67.成都棠湖科学技术学校怎么样,收费标准介绍
- 68.国考只能应届生报名吗?国考跟省考有什么区别哪个比较好考一些
- 69.广西机械高级技工学校2022年招生计划
- 70.商丘的大学排名一览表

